欢迎来到本站!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养生 > 四季养生 >

少私寡欲,无为处事

来源:未知作者:小歪001阅读:




 
    “少私寡欲”全句是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”。用现在的话说,就是外表应单纯,内心应淳朴;要减少私心,要降低嗜欲。其核心是“寡欲”。具体表现为“知足”、“知止”。来源于春秋时思想家、道家的创始人老子。老子认为,“知足”可以决定人们的荣辱、生存、祸福。老子在<德经)中这样说道:“名与身,孰亲?身与货,孰多?得与之,孰病?甚爱,必大费;,多藏,必厚之。故知足,不辱,知止,不殆;可以长久。”其意思是说,名望与生命,何者最可爱?生命与财富,什么更珍贵?获得与丢失,何者更有害?过分的吝惜,必定更大的浪费;过多的收藏,必定更严重地损失。能以知道满足,便不会遇受困辱;知道极限,便不会遗见危险;可以长久安全。并说:“罪莫大于可欲,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潜于欲得。”进一步告诉人们,罪孽没有再大于任情纵欲,祸患投有再大于不知道满足,灾殃投有再悲惨于贪得无厌。认识之深刻,见解之独创,令人叹服。
    同时,老子还进一步提出“知足者富”的辩证思想,认为一个人的财富虽然不多,但只要知足,也就富有了。相反,财富虽然多,但由于主观的不知足,也就会变成贪得无厌。从养生学的角度看“知足者贫贱亦乐,不知足者富贵亦忧”。富兰克林也曾幽默地形容“对于不知足的人,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。”试想对于不知足的人,整日在个人私事上纠缠不清,精神上乃至体力上势必要超负荷运转,何以能安度晚年?又怎能健康长寿呢?少私寡欲,知足,知止,这种朴寨的辩证思想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揭示了追求名誉、财物和保全生命之间的矛盾。放眼观看,处处可见社会人群在求奇争抢的圈子里翻来滚去,其间的得失存亡,其实是很显然的。即使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拼搏的人们来看,也不无启迪。还是对“名利”此类身外之物,“看破”些好,置于其中是非曲直,得失存亡,人们自可慢慢地去品味。  ’
    无为处事,也是老子哲学的一个特征。所谓无为,就是不妄为、不强求,顺其自然。1:老子)-书中的“无知”、“无欲”、“不言”、“无事”、“不有”等,都是属于无为的范围。无为的处事是对其相对有为而言的,是对有为的否定。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除有一种相反的对立的关系外,还有一种相生相成的道理。人们若只看到相反对立的关系,忽略了相生相成的道理,就无法正确认识自然和人世间的事。“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盈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”,从而说明了事物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,告诫人们有为必将产生矛盾,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,因此主张“处无为之事,行不教之言”。再者,无为并非完全不为,而是不妄为,历史的发展有它的客观规律,不听命于“上帝”,也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支配,因此要按照自然客观规律办事。
    老子对无为有个解释:“欲不欲,不贵难得之货,学不学,复众人之所过。以辅万物之自然,而弗敢为也。”也就是说,为要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,不勉强作为。“无为”是一种手段,而不是目的。老子说:“无为而无不为”,“无为则无不为”。意思是说,无为反而会无所不能为。显而易见,老子是把“无为”作为“无不为”的必要前提。退是为了进,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。西汉的统治者从暴秦灭亡中吸取教训,采取“无为而治”的政策,让人们休养生息,就是把“无为”作为“而治”的一种手段,可以说是损之又损之,以至于无为,无为则无不为的思想的体现。
    从养生学角度来看,“无为”是健康、长寿的前提,健康、长寿是“无为”的必然结果,并不是说老年人都去退隐山林、玩世、愚纯、潜隐了?!而是要面对现实,顺应社会角色(从工作到离退休)的转变,勇敢地告别过去,以全新的精神面貌,开辟新的生活,乃是侈身养性,安度晚年的惟一途径。要相信人生的接力赛,最精彩的是最后的冲刺。人生不满百,何必常为千岁忧。在朝即为官,下野应为民。必须顺应角色转变这个自然规律。

 (责任编辑:admin)
 转载请注明: http://www.yitiaogen8.com/yangsheng/sjys/6901.html 一条根健康网
上一篇:明清以来的养生学----颐养对象重老人
下一篇:养生中的中庸之道 >
图文推荐
热点文章
当季养生
推荐阅读

~欢迎咨询~


一条根在线客服: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
QQ:54459737

Tel:15157133610


养生食材客服: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
QQ:1141899800

Tel:13634103802